近年来,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些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保教质量为核心,覆盖了资源供给、师资建设、保育教育、规范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旨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江苏省新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政策要求,各地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统一规划,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通过财政补贴、租金减免、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政策还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薄弱环节,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并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向薄弱地区辐射,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园际之间的差距。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江苏省新政策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入口关”“培养关”“待遇关”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教师配备方面,要求公办园按照“两教一保”标准配备教职工,普惠性民办园参照执行,确保每班保教人员配比达标,在培养培训方面,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加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完善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终身学习,在待遇保障方面,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公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同岗位事业单位平均水平,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政策还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归属感。
深化保教改革,科学促进幼儿发展
保教质量是学前教育的生命线,江苏省新政策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工作,政策要求幼儿园严格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纠正“小学化”倾向,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政策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协同合作,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在安全管理方面,政策要求幼儿园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排查整治,确保幼儿在园安全健康,政策还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办园水平评估和保教质量监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提升保教质量。
完善保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支撑
为确保新政策落地见效,江苏省从财政投入、监管机制、督导考核等方面完善保障体系,在财政投入方面,建立学前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和设施改善,在监管机制方面,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对违规办园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在督导考核方面,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任务落到实处。
江苏省学前教育新政策主要目标与措施一览表
| 重点领域 | 主要目标 | 关键措施 |
|---|---|---|
| 资源供给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 | 新建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农村公办园建设;扩大普惠性资源 |
| 师资建设 | 配齐配足保教人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落实“两教一保”标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保障教师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
| 保教质量 | 纠正“小学化”,科学保教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发特色园本课程;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
| 保障机制 | 强化政策落实支撑 | 建立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规范办园行为;纳入政府考核督查 |
FAQs
问:新政策如何解决“入园贵”问题?
答:新政策通过多措并举缓解“入园贵”压力: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提供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学位;二是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其运营成本,从而控制收费标准;三是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确保收费公开透明,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问:政策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具体支持?
答:政策从多个层面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保障教师待遇,确保公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事业单位平均水平;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实施专业发展计划,完善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体系;三是畅通职业通道,完善职称评聘办法,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