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计划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举措,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也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
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创新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与实施路径
理论武装筑牢根基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习近平著作选读》等重要文献,开展“理论进基层”系列活动,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辅导报告等形式,分层分类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政策解读回应关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民生保障热点难点、法律法规等重要政策,组织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开展“政策面对面”解读,针对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产品,如政策图解、短视频、动漫等,用“小切口”讲清“大道理”。
实践教育深化认同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开展“形势政策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实地调研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发展成就,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保障措施与长效机制
为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形成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指尖上的课堂”,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建立效果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动态调整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法。
相关问答FAQs
问: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宣传?
答:针对党员干部,侧重理论深度和政策解读,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提升政治素养;针对青年学生,结合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用生动案例和互动形式增强吸引力;针对基层群众,多用方言、短视频、文艺演出等接地气的方式,聚焦民生关切,让政策“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问:如何评估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答:可通过“三维度”评估:一是认知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政策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认同度评估,通过座谈、访谈等收集群众对政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三是践行度评估,观察群众在实际行动中对政策的落实情况,结合社会反馈和实际成效综合评估宣传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