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郑州九年义务教育新政策2025年9月实施?入学政策有啥变化?

郑州九年义务教育新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河南省基础教育改革迈入新阶段,这一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保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等多项举措,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服务,政策内容涵盖入学政策调整、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质量提升等多个维度,旨在解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九年义务教育新政策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近年来,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激增,城乡教育差距、校际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郑州市政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河南省相关要求,出台新政策,聚焦“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两大目标,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教育质量满意度显著提升。

及实施亮点

(一)优化入学政策,保障教育公平

新政策进一步明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选拔学生,针对热点学校学位紧张问题,推行“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招生模式,并动态调整学区划分范围,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实现“两稳定一连续”(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居住)条件的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利。

(二)推进资源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2025-2025年计划投入50亿元,用于改扩建农村学校校舍、更新教学设备、建设数字化校园,通过“名校+弱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现师资、课程、管理等资源共享,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新政策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每年培养市级以上名师200名、骨干教师1000名,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要求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比例不低于15%,并提高支教教师的津贴待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定期组织培训、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四)深化“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

政策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加强课后服务管理,推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科普、文体、艺术等多样化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五)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督导评估

为确保政策落地,郑州市建立“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进行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政策实施成效与未来展望

自新政策实施以来,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随迁子女入学满意度达98%;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85%,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0%,“择校热”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郑州市将持续推进政策落地,重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全方位教育支持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新政策对随迁子女入学有哪些具体保障措施?
解答:新政策明确随迁子女入学需满足“两稳定一连续”条件,即父母在郑州有稳定就业(提供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稳定住所(提供居住证或房产证明),且连续居住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到实际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报名,学校不得设置额外门槛,教育部门将统筹安排学位不足区域的随迁子女,确保应入尽入。

问题2:如何确保集团化办学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解答:为确保集团化办学实效,政策要求集团内学校统一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教研活动,实行师资“走教”制度,即优质学校教师定期到集团内薄弱学校授课,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集团内学校可共享优质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定期对集团内学校进行考核评估,将资源共享情况作为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优质资源真正落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